栏目:上海居住证 人气:0 日期:2023-11-02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上海户籍改革新政公布试行:持居住证满七年可申办上海户口 上海打破大城市户籍“坚冰”)
核心提示
上海市户籍制度改革开始新政:2月23日,“上海居住证转户籍”相关政策文件正式公布。此番上海的户籍新政,能否撬动中国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坚冰”,并引发全国范围的连锁效应,已成为这场改革的最大看点。
专家认为:户籍改革,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国家深入各项改革同步进行的,尤其是社会保障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到位了,才能使城市人口有“进”有“出”,维持城市的人口平衡。
2月23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上海居住证持有者终于可以转上海户籍了。
对于“新上海人”这个数以百万计的庞大群体来说,这是一个给他们春天般温暖的消息:上海户籍改革“破冰”在即。
上海户籍政策松动
很多急性的“新上海人”昨天一早就开始点击“中国上海”网站——《试行办法》在此公布。
该《试行办法》核心在于居住证可以转为户籍,适用对象为来上海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员。
上海居住证转户籍的核心条件,主要为5个“申办条件”:
1.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2.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3.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缴纳所得税;
4.在上海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
5.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这项政策同时规定,部分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可优先申办上海常住户口。譬如,在上海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者,可不受持证及参保年限的限制;在上海远郊地区教育、卫生等岗位工作的人员,如工作满5年,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等。
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政策将实行年度总量调控,符合条件的持证人员按规定排队轮候办理。超出当年调控人数总额的,依次转入下一年度办理。
据悉,有关政策自2月12日起试行,试行期为3年。目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一纸户籍承载多少愁
“没有上海户口,我们现在连孩子都不敢生,”在上海一家科研院所工作的张君玲说,她来自厦门,与丈夫都是研究生学历,但是都没有申请到上海户籍,拿的是上海居住证。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所学专业不属于上海紧缺专业。
张君玲当时很沮丧,问单位人事处,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转上海户口了?人事处也很无奈,说一般情况下没有机会;她又问:能不能算人才引进?人事处说应届毕业生进单位的,上海不算人才引进——当然,今后能够评上副高职称,户口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等到我评上副高,我该解决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户口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张君玲所说的“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如果父母没有上海户籍,很难在上海接受良好的系统的教育。
薄薄一纸户籍,承载多少悲喜!在上海,有像张君玲这样的经历与感受的,比比皆是,截至2008年底,有超过400万来沪人员办理了居住证。
控制人口但不控制人才
据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子良分析,《试行办法》的条件准入体现了不唯学历、不唯身份,突出人才,强调能力业绩,“凭贡献”落户的特征。
张子良表示,上海正在逐渐形成“柔性的居住证”与“刚性的户籍”互为补充的户籍制度,今后上海人才引进及户籍政策的基调可以理解为“仍需控制人口,但不控制人才”。
据分析,是上海对人才的巨大渴求,经过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最终推出了户籍改革“破冰”之举。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从来就是各类人才向往之地。另一方面,该市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也急需大量人才。但是,上海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聚集不够,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竞争力提高。
不仅如此,上海还面临严重的老龄化现状。统计显示,到2008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71.04万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也就是说,一方面外来者源源不断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上海户籍人口却是负增长。
“人才结构好比一个金字塔,真正需要激励的是中间群体,而不仅仅是塔尖。”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何万篷认为,居住证能够转户籍,无疑是对中间群体的极大鼓励。
农民工群体仍需等待
上海的“居住证转户籍”政策,激起了不少对“城里人”身份翘首企盼的农民工心头的念想。在上海户籍门槛出现松动、制度开始“破冰”之际,农民工群体何时能有望“落户”上海?
“规则是人人平等的,未来达到要求的农民工,也将能‘入围’得到转上海户籍的资格。”张子良解释说。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鲍淡如日前表示,上海将逐步打破“户籍壁垒”,吸纳外来人员参加上海的城镇社会保险,这其中包括农民工群体。他说:“过去上海‘城保’门槛卡得很严,户籍是主要标准。从目前发展来看,连户籍都可以‘轮候’了,同等的社保待遇还不让参加,这是不合适的。”
相信随着上海社保“户籍壁垒”的打破,实现农民工“落户之盼”的曙光,也将更加明亮。
社保“全国通行”势在必行
户籍改革会不会引发上海人口急速增长?有关专家认为,户籍放开,对城市的承载能力是一大考验。因此,大城市户籍人口能否有“进”有“出”,使城市能够维持人口平衡,非常关键。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则表示,大城市户籍“进”解决了,同时需要研究的,还有一
个“出”字——有进有出,进出有序,维持城市的人口平衡,如果单进不出,城市再大,也容纳不下。
葛剑雄认为,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大城市户籍的“出”,他举例说,其一,上海尤其是市中心区生活成本高,退休老人何不到空气清新、生活成本低的郊区甚至上海之外的地方养老?上海远郊或者周边小城市可建立若干“卫星城”——大型居住小区,以吸纳上海或者上海中心城市人口分流;其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一些产业逐步被调整出上海市。
“当然,这需要上海之外的那个地方,拥有较完善的社保、医疗、治安等条件。否则,生活质量降低,上海人会舍弃上海户籍吗?”葛剑雄强调说。
作为著名的人口史专家,葛剑雄表示,户籍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户籍改革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国家深入各项改革同步进行的,尤其是社会保障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到位了,“进”与“出”的问题,也好解决了。
2月15日,《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结束,社保“全国通行”成为焦点。社保关系无法在全国联网一直是人员流动的大障碍。
葛剑雄对户籍改革的明天进行了设想:我国可以像世界上一些国家那样,为每个人设立类似社会保险号码的账户,记录个人纳税、缴费、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全部信息,全国联网,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和核查,“真能这样做,公民的迁徙自由就有了保障”。
相关链接
上海市的四次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历了四次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1994年,上海市开始实施蓝印户口制度,规定在上海市投资、购买商品住宅或者被上海市单位聘用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具备一定条件后,可申领蓝印户口。1998年,为了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对政策进行修订,满足一定条件的外地来沪购房者也可以申办蓝印户口。2002年4月1日起,上海市停止受理申办“蓝印户口”。
第二次改革是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居住证制度,规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特殊才能、以不改变其户籍或国籍形式到上海工作创业的国内外人员,都可以申请上海市居住证。
第三次改革是2004年,上海扩大了居住证使用范围,在各类来沪人员中推行,按不同条件分为引进人才、务工经商和投靠亲友就读等三类。
第四次改革即为此次,放宽了居住证转户籍的条件限制,并将原先的指标控制转为总量控制。Z
据新华社、《深圳商报》
23日,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人员在办理外地毕业生进沪事务。新华社发
来源: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